二、*大高度与高宽比

    钢结构建筑抗震支架设计中*大高度与高宽比是其抗震支架性能与整体稳定性的重要参数。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跟进抗震支架设防烈度确定结构类型和*大适用高度,在确定高宽比,它对结构刚度、侧移和振动形式有直接影响。

    高度比指房屋总高度与平面较小宽度之比。高宽比值较大时,一方面使结构产生较大的水平位移及P—A效应,还由于倾覆力矩使柱产生很大的轴向力。所以,就钢结构房屋建筑来说要对*大高宽比制定限值,在合理的限值范围内,若超过了就需要重新研究,在抗震支架设计上需采取一定的措施。

    三、房屋结构布置原则

    在抗震支架设计的要求中,钢结构建筑的结构体系与结构布置也是非常重要的。就高层钢结构建筑物来说在设计上应当采用规则的建筑设计方案。如果出现了结构体系复杂,平立面不规则的现象,就需要在适当的部位设置防震续,从而形成多个较规则的抗侧力结构单元。一般来说,不宜设抗震支架缝,必须设置时,抗震支架缝宽应不小于相应钢筋混凝土结构房屋的1.5倍。

    四、建筑物抗震支架设计的方法地基和基础

    为了避免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而导致结构产生裂隙、甚至倾斜,使结构构件过早进入塑性区,同一结构单元不应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土上,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采用桩基;地基有软弱粘性土、可液化土或严重不均匀土层时,应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性。

    五、建筑场地

    在建筑场地的选择上,需要根据工程的需求,尤其是要掌握场地的地震活动情况与地质相关资料,对选地做出综合的评价。有效的避开对建筑物抗震支架不利的地段,不如有软弱场地土、易液化土、条状突出的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非岩质的陡坡、采空区、河岸和边坡边缘等。可以选择如开阔平坦的坚硬场地土,或密实均匀的干硬场地土等对建筑物抗震支架有利的场地。

    六、平面和立面布置

    为了有效的避免在地震时建筑物发生扭转与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而形成薄弱环节,建筑平面、立面布置宜规则、对称,质量分布和刚度变化宜均匀。若不设置抗震支架缝时,就要采用与实际情况相符合的计算模型,设置抗震支架缝时,应将建筑物分割成规则的结构单元。

    阅读过此文章的用户还看过:1088附属抗震支架抗震设防要求


上一篇:附属抗震支架抗震设防要求
下一篇: 在建筑设计中具体的抗震支架设计

标签

推荐阅读

联系正创Contact us
服务热线:0510-83898333

手机:138-6180-1880

QQ:1031636200

邮箱: [email protected]

地址:无锡市惠山区玉祁镇武玉路蓉新村